第一次見到REACH是在去年九月愛V向天湖的騎乘活動,一位太平洋主管騎來和大家共遊,當時此車還未上市。
看到REACH第一眼的印象就是「酷!」,突破既有車種、充滿現代感的造型很引人注目,再加上全車融合了小徑車、登山車、公路車的設計理念,很有企圖心的要將一切車種的優點一網打盡,光是這一點就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用心。
事隔一年,愛V有幸獲得太平洋公司提供一台REACH讓大家輪流試騎,在我之前已經有多位車友試過,其中以大黑兄的試騎心得最為詳盡(大家可參觀他部落格中的相關文章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acblack),最近終於也輪到小弟試騎了。
趁著這幾天久違的太陽露臉,中午吃飽飽後牽著REACH出門散步,既然是初次試騎當然就不要太操,騎個中社即可,就以一般休閒取向的角度來騎吧(真是偷懶的好藉口)。
路線是從八德路順著敦化北路往北騎,首先經過小巨蛋,拍一張先
再來經過宏國大樓,把車搬上花台和石獅子來一張,這時看到警衛在青我,快閃…
在平地路段REACH騎來輕盈順暢,這應該是拜車架的鋼性與高壓胎(110psi)所賜,這點勝過Birdy rm版許多。而變速系統等級大約同於shimano登山車第三級,變速順暢度尚可,惟大盤在進檔時稍嫌遲鈍了一些,不過這可能和調校有關。在操控、穩定性方面的表現相當不錯,一點都沒有小徑車車把不穩的缺點。
大盤&中變
後變
煞變把
說到舒適性,這是較令在下詬病的一環,雖然前後避震都有了,但效果卻令人失望。首先是前避震幾乎形同虛設,單是以雙手下壓車把亦感受不到有緩衝避震的效果,在顛簸路段雙手必須承受明顯的震動,這點和Birdy前叉的良好避震效果差了一大截。
而後避震外觀上看來會讓人以為是油壓式,事實上靠的只是一塊隱藏在活塞內的優力膠來產生避震效果(和Birdy的後避震原理一樣),效果有,但會讓人覺得不如預期。
綜合這樣的前後避震設計,讓我覺得這只是著重在視覺酷炫的效果而已,而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清潔、保養的費事,以及增加不必要的重量,這一點在接下來爬中社時可明顯感覺出來。
如果要爬超陡坡(如中直路、紫微森林),她的登山車變速系統加上小輪徑絕對可以讓你用極慢速慢慢龜上去,但對一般坡度要求快的話,並沒有想像中的輕盈。就我這次計時爬中社來看,速度較Birdy快,但略遜於登山車(1.5窄胎),更不用說公路車了。一來這是增加重量的代價,二來這是小徑車的宿命:小輪徑慣性差,不容易帶出速度。
至於下坡的穩定度倒是令人讚賞,除了車把較顛簸之外,操控性和Birdy一樣相當隱定,明顯優於我試騎過他牌的摺疊車。
回程的路上經過松山機場穿越道,一時興起想讓REACH和降落的飛機合照,等了好一會兒終於來了第一台…
由於預測飛機進場角度錯誤,使得構圖極不協調,失敗!
不甘心,便再等第二架次…
……,就有這麼剛好的事,嘟嘟好被坐墊遮到,而且沒有以天空測光導致曝光過度,失敗中的失敗!
就這樣回家真的太不甘心了,便再等第三架次…
哦耶!終於成功了,不論是角度、構圖、光線都粉滿意。不過如果大家也想來拍,提醒各位記得戴耳塞…
回家的路上經過敦化北路觀光局某辦事大樓,在門口也來一張…
由於騎的悠哉悠哉,才能發現許多平時忽略的景物,例如敦化北路分隔島中竟然有這麼一片鬧中取靜的綠地…
來張合照
再來一張有FU的,這才是我的style…
綜合這次的騎乘心得,做個簡單的評比如下:
《平地巡航》:公路車>登山車>REACH>Birdy
《平地穩定》:登山車>REACH>Birdy>公路車
《舒適性》:登山車>Birdy>REACH>公路車
《爬坡性(一般坡度)》:公路車>登山車>REACH>Birdy
《下坡穩定》:登山車>Birdy>REACH>公路車
《攜帶方便》:Birdy>REACH>登山車>公路車
如上所列,REACH在各項評比中沒有一項墊底,但也沒有最優,如我之前所述她融合了各車種的特性,但相對來說也包括了各車種的缺點,這點可能會成為消費者購買或排除的關鍵因素。另補充一點,如果你覺得她像摺疊車一樣摺一摺就可提著走,可能也要失望了,因為在收納方面只能說是半摺疊式(後叉),前後輪還是要拆下的,不過龍頭有快拆可將車把卸下,因此收衲起來的體積還是比登山車小了許多。
當然最能左右消費意願的就是價格,如果REACH的售價為兩萬多元,我會對她讚不絕口並且有強烈的購買意願,但實際上四萬多元的售價讓我不得不以更高的標準來檢視,也更在意她未盡完善之處。
然而要真正習慣一台車,完全感受她的特性與優缺點大概要騎個十幾次才較為準確,小弟只試騎一次的心得當然不太客觀。再加上拿來對比的公路車、摺疊車、登山車也只用過去與現役的坐騎,亦不能完全代表REACH和其它車種的差異,故此篇談不上是測試報告,只是小小心得供大家參考。
- Oct 21 Sun 2007 21:18
偷得浮生半日閒之REACH初體驗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